5月17日,中国新闻社/中国新闻网直播团队走进临县碛口古镇,进行“打卡天下黄河第一镇:
此次直播重温了70多年前、周恩来、任弼时率领中央机关,由陕西省川口村乘船东渡黄河在山西省临县渡口登岸的历史。在直播团队的镜头下,汽车行驶在红蓝相间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上,黄河倚着青山,美不胜收;直播还展示了当地村民借助红色革命遗址、黄河文化、特色农产品等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并脱贫致富的成果。据了解,此次直播在中新网首页、客户端、微博、快手、百家号、风直播、微视、映客、今日头条,以及中新网山西微信端等账号同步直播,截至5月18日,累计播放量超60万次。
碛口,被称为“天下黄河第一镇”。1948年3月宜川战役胜利后,党中央决定东渡黄河,由陕西省吴堡县川口村乘船,在临县碛口镇高家塔村登陆,结束了历时一年零五天,行程两千多里的转战陕北斗争,东渡黄河纪念碑便成为一处地标性建筑。如今的碛口,正在积极发展红色文旅产业,一同打卡天下黄河第一镇,在雄浑的黄河涛声中重温东渡“红色记忆”。
各位中新网的网友大家好!我是中新网记者王惠琳,此刻我们正在天下黄河第一镇——山西省吕梁市碛口镇为大家直播。大家可以看到我的身后是一块很壮观的“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碑”。在70多年前,、周恩来、任弼时率领中央机关,由陕西省川口村乘船东渡黄河,在山西省临县渡口登岸。这块纪念碑也成为党中央转战陕北路上的印迹,今天我们就在雄浑的黄河声中,重温东渡“记忆”,了解红色革命圣地如何成为网红打卡地。
1948年2月23日,西北野战军经过新式整军后,遵照关于转入外线作战的指示,发起宜川战役,歼灭胡宗南主力5个旅约3万人,3月3日攻克宜川。宜川战役的胜利,从根本上改变了西北战场的形势,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。为了争取和迎接即将到来的全国范围的胜利,党中央、决定东渡黄河,进行伟大的战略转移。
3月23日,、周恩来、任弼时率领中央机关离开刘家坪,由陕西省吴堡县川口园则塔渡口乘船东渡黄河,乘1号船,周恩来、任弼时乘2号船,陆定一、等领导同志乘3号船,其他工作人员分乘在别的十来只船上。经过约半小时的行船,在山西省临县高家塔渡口登岸。至此,结束了历时一年零五天、行程两千多里的转战陕北斗争。
碛口古镇原为军事要冲,在明清至民国年间凭黄河水运一跃成为中国北方著名商贸重镇,西接陕、甘、宁、蒙,东连太原、京、津,为东西经济、文化之枢纽,享有“九曲黄河第一镇”之美誉。鼎盛时期,碛口码头每天来往的船只有150艘之多,各类服务型店肆300多家。现在,这里形成了以碛口古镇为中心的碛口旅游区,获得省级风景名胜区、首批省级地质公园、首个省级旅游扶贫试验区等称号。
我们现在看到有一些汽车行驶在红蓝相间的旅游公路上,游客摇下车窗,就可以看到波光粼粼的水面,听到滔滔黄河水声,感受山风佛面,欣赏蓝天白云青山绿树,很是惬意。这是白天的碛口古镇,晚上的碛口古镇另有一番风味。被灯光装饰的民居从空中俯瞰犹如一条灯带,璀璨夺目。如果你此刻行走在古镇街头,你可以看到游客坐在黄河岸边,一边听着黄河涛声赏着黄河夜景,一边吃着黄河风味的农家饭,还可以看到背着相机的摄影师不时拍照留念。
方水土孕育着一方文化,在古镇街头时常会看到牵着毛驴,头围白毛巾的村民在大声吆喝,不时也会唱两句当地民歌。如今古镇里一条168米长的明清商业街聚集了300多家店铺,十分热闹,走在这里仿佛穿越了明清,一派繁华景象令人陶醉,古镇里留下的护卫和票号都证明了当时商业的繁荣,盛兴韩国、大德通、天元居等大公司也可以在碛口找到踪迹。
昔日繁华的商埠虽然已经丧失交通功能,却是记录古镇变迁的活化石,守护着居民们的共同记忆。依托这些独特的红色文化和黄河文化,这里的人们吃上了“旅游饭”。如今的碛口,正在积极发展文旅产业。吸引人们的不仅仅是“交通枢纽”,还有受许多高校及摄影爱好者青睐的摄影、写生基地,以及地民众所保留的质朴的生活形态。
天下黄河第一镇、碛口码头、东渡旧址、省级旅游扶贫试验区、网红打卡地,碛口这个贫困的小镇走出了自己的蜕变之路,也成为中国乡村脱贫振兴的缩影。今天的直播到这里结束,谢谢收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