门店信息
1938年3月31日,为牵制日军并策应我军在晋西和晋西北地区作战,八路军第129师在响堂铺地区利用有利地形巧妙设伏,对日军辎重部队发起突然攻击,一举歼灭日寇400余人。此次战斗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,有力钳制了日军对山西正面战场的进攻。
1938年2月,日军由邯郸进占长治后企图继续西犯,妄图与沿同蒲铁路南犯之敌在临汾、汾阳、离石、风陵渡等晋西南重镇会合后,继续向黄河其他渡口进犯,进而威胁潼关、西安以及陕甘宁边区。1938年3月16日,八路军第129师在神头岭地区成功设伏,重创日军。为扩大战果,进一步破坏其战略计划,第129师决定再给日军一次打击。经过现场勘察和情报研判,师长和副师长、政委决定把邯(郸)长(治)公路上的响堂铺定为此次战斗的伏击地点。
响堂铺位于太行山南麓,处在涉县到东阳关之间,是邯长公路上的必经之地。这里正好是一处东西走向的河谷,邯长公路在这里沿小河而过,公路几乎就是这条小河的河滩,上面碎石满地,人员行走尚且困难,汽车通行更为不便。路南是高山,多为悬崖峭壁,不易攀登。路北为起伏高地,地形相对平缓,且谷口较多,利于部队隐蔽和出击。等到战斗打响,只要卡住东西两端,敌人便插翅难逃。为支援黄河沿岸日军行动,敌人严令后方加快补给,邯长公路上的日军运输车辆日渐增多。经仔细侦察,敌人多用汽车运输,一次几十辆甚至上百辆集队通过。
因已于战斗开始前奉命到八路军总部参加东路军将领会议,所以此次战斗实际由副师长直接指挥。在和商议后,决定以第386旅第769团主力和第771团全部,分成左右两翼预伏于响堂铺公路以北之后宽漳至杨家山一线山地,并各派出小部队到公路以南山脚下设伏,防止敌人逃窜;以第769团一部阻击涉县方向援敌,并以其一个连进驻王堡负责保障后方安全;以第386旅第772团作为预备队,将其主力集结于马家拐,并派出小部队向东阳关方向警戒,阻击由东阳关及黎城来援之敌,同时掩护我伏击部队侧后安全。前哨指挥部设在响堂铺路北后狄村的山坡上。3月30日晚,各部队利用夜暗分别进入指定位置。
次日清晨6时许,第386旅旅长陈赓报告:“东阳关之敌200余人进至马家峪;长宁东南高地有敌骑兵,向我侧后运动。”陈赓判断,敌人已发现我设伏行动,并企图从右翼侧击,截断我军退路。面对这一突发情况,大家不免有些着急。但是临危不乱,他冷静分析并仔细核查战斗部署经过后认为,我军利用暗夜秘密行军且部队政治质量过硬,所以并不存在泄露作战意图的可能。况且,即使敌人确已发现此次伏击行动,必然也要调动大部队前来围攻,决不可能只派如此少的兵力。断定,日军应当另有所图。于是他一面命令部队继续按照原定计划严密设伏,一面命令第772团派出一个营进至马家峪监视敌人并火速查明敌情。同时为确保万无一失,又派人化装赶往东阳关侦察关内日军动向。上午7时许侦察人员来报,马家峪方向敌情属误传,马家峪至东阳关的道路上没有日军开来,东阳关内的日军亦没有出动迹象,所谓的敌人“骑兵”,只不过是一些牵着驴骡的老百姓。
8时许,日军第14师团辎重部队所属的森本、山田两个汽车中队共计180辆汽车,由黎城经东阳关开来。他们分属黎城、涉县两个兵站,前一天刚在黎城完成会合。8时30分,待汽车全部进入伏击区域,下达攻击命令。只听“啪!啪!”两声枪响,两枚绿色信号弹升到天空。顿时,枪声响彻整个山谷,步枪、机关枪、迫击炮一起开火,手榴弹成堆甩向敌群。敌人毫无防备,霎时被打得晕头转向,有些甚至连枪栓都还没有打开便命丧黄泉。紧接着冲锋号响起,战士们如猛虎下山一般冲向日军,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。
敌人惊慌失措,乱作一团。很多汽车中弹起火,车队瞬间陷入瘫痪,一辆辆汽车都冒起了滚滚浓烟。我军战士越战越勇,经过两个小时激战,敌人大部被消灭,仅有30多名日军趁乱从公路南侧山地狼狈逃窜。正当我伏击部队围歼日军车队时,黎城及东阳关之敌派出步骑兵400余人,后又增加200余人两次向马家拐进攻,急于救援响堂铺被围之敌,但均被我772团击溃。与此同时,涉县敌人也乘坐6辆汽车倾巢出援,行至椿树岭时被769团一个连击退,其中一辆汽车被击毁。下午4时许,敌人出动飞机10余架飞临响堂铺地区进行报复性轰炸,但我军早已打扫完战场主动撤离。
战斗开始前,为向友军传授八路军游击战经验,朱德总司令还亲自邀请军高级将领亲临现场观战。战斗结束后,对我军将士的英勇善战精神以及灵活机动战术,友军将领纷纷表示心服口服。此次战斗,共毙伤日军森本少佐以下400余人、活捉3人,焚毁汽车181辆,缴获迫击炮4门、重机枪2挺、长短枪130余支,我军伤亡317人。对响堂铺战斗给予很高的评价,认为它是伏击战斗的经典范例之一。响堂铺战斗是八路军第129师在半个月之内,继神头岭战斗之后,对侵犯山西日寇的又一次沉重打击,更加坚定了广大军民坚持敌后抗战的胜利信心,在我军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。